<
763ff小说网 > > [洪荒同人] 阵起洪荒 > 第27章
    “噢。”

    尚青感到一阵无趣。

    他会记得杨戬的那个妹妹,是因为当年玉泉山上一贯冷静自持的师徒两人被一个女娃娃折腾得手忙脚乱的事着实娱乐了他好些时日,让他至今都还印象深刻。不过后来杨戬出于种种考虑,将他妹妹送去了女娲宫,他也就再没有关注过有关那个女娃的事了。

    毕竟女娲宫门下弟子不稀罕,稀罕的是能让玉鼎真人都破防的生物。

    而如今杨戬既然放心让他妹妹一个人在华山生活,那想来杨婵也就不是当年那个能让玉泉山师徒俩焦头烂额的女娃娃了。

    尚青“愁眉苦脸”地点了点珍娘的眉心,看着珍娘捂着额头冲他咧嘴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

    ……这女娃一看就是跟着她养父长大的,一点都不机灵。

    所以逗不了小的就来逗大的吧。

    尚青将珍娘举到杨戬面前,“珍娘,该叫这个人什么呀?”

    “小师祖!”被尚青在后面教导了好一会儿的珍娘用她还算清楚的口齿朗声道。

    杨戬扶额。得了,阐教五代大弟子也定下了。

    而东华看着这一幕,略微垂眸,掩去了眼底眉梢浮现的动容与笑意,随后侧身望向尚青。

    -通天,你当真要为我妖族做到这等地步吗?

    -如何?而今,你可愿信我徒孙?

    -我信。

    东华轻叹一声。谁会不信玄门之中的师徒情谊?谁又不知阐教中人最为护短?尚青此举,算是解除了他最后的顾虑,让他可以放心将妖族托付于杨戬。

    “清源,我如今身无长物,便以此琴贺你得此佳徒、徒孙。”

    东华双手轻拂,一架玉石所制的古琴便出现在了他的掌间。

    玉影流光,弦若天月。

    世事也是玄妙。昔年他的伴生法宝河图、洛书辗转落入投生人间的伏羲手中,成为伏羲的证道法宝。而伏羲悟道之时亲手斫制的伏羲琴却也最终被人送到了紫府东华宫,成为了几乎象征着东华帝君身份的神器。

    只可惜,他对伏羲琴并没有太大兴趣,以致宝琴蒙尘,常年不见天日。

    如今将它赠与杨戬,倒也称得上是名琴赠佳人。

    如此贵重的礼物,杨戬本该拒绝。然而他看着东华帝君的神情,明白了这份礼物背后所隐藏着的,比后天灵宝更为珍贵的托付。

    于是双手接过伏羲琴,就像那一日自女娲娘娘手中接过山河社稷图一般,郑重拜谢。

    而此时,咸阳城中,年少的君主已经即位。东华帝君也没有想到,能够实现他所求的九州一统的凡人,竟于此时就已经出现在了这片大地上。

    公元前247年,花果山三百三十余岁的美猴王拜入了菩提祖师门下,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号——孙悟空。同年,秦庄襄王去世,十三岁的未来始皇帝承继了祖辈的基业,正式踏出了他传奇人生的第一步。

    公元前238年,艺成出师的孙悟空开始了他斩混世魔王、闹龙宫、慑服群魔、闹地府,最后引来天庭关注的肆意生涯。而也是在那一年,秦王政于雍城蕲年宫举行冠礼,平嫪毐之叛乱。并于次年罢吕不韦相位,逐其于巴蜀,使权倾一时的吕不韦最终自饮酖酒而死。

    第16章

    “一笔勾了生死簿上的猴属有名者,如此胆大妄为,这猴子日后怕不是要后悔。”

    尚青的目光扫过东华手中由紫府灵官递上的三界讯报,看了不过几行,便怒其不争了起来。他向池中洒了一把鱼食,假装在专心逗弄锦鲤,却仍是忍不住多说了一句。

    “也不知道这猴子这些年在方寸山到底都学了些什么……”

    即使是养在东华宫中受灵气滋养的锦鲤也同样会和它们凡间的同胞一样,被鱼食所吸引,成群地聚拢过来。

    东华看着尚青用暗含灵气的鱼食引得锦鲤们在水中游出各种不同的花形,知晓他的心思,将这一纸讯报折起,轻笑了笑。

    “倒也不能全怪他。”

    若说那猴子大闹地府确实不该,但这睡梦间前来锁魂的勾死人也着实来得蹊跷。修得仙身的石猴,生死簿上如何还有他的名姓?还有那三百四十二的寿数……即便人间灵气枯竭,便单只冲他由五彩仙石孕育而生,也不该三百余岁而终。

    “哼。”

    尚青有些厌恶地冷哼了一声。

    后土虽堪比圣人,但到底独木难支,又有巫族挂碍。天庭和灵山都想在地府插上一手,更兼昊天玉帝还有个天道认可的三界之主的名头,地府一切建制都要受到天庭辖制。也难怪如生死簿这般的法宝,都能叫人做了手脚。

    可世间生灵之生死,若是天数也就罢了。六道轮回因后土而生,阴曹地府借势而起,原本无形无相的阴阳寿限化作了有形人书,成了镇压地府气运的生死簿,却也让尚未跳出三界中的生灵之生死成了旁人可操纵的命数。

    纵蝼蚁之生死本就难逃他人掌控,但也好过如今一笔便可肆意勾画涂抹。

    至于那掌管着如此至宝的阴间天子十代冥王……名头叫得响亮,一个个的倒是除了告状什么也不会。

    前时因人间长平之战,幽都鬼泣。十代冥王分明均在殿上,却仍是手忙脚乱,不知该如何处置。直到东岳大帝发现异常,以雷霆手段镇压,方才平息了这波险些掀翻地府的动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