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3ff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文豪崛起 > 重生之文豪崛起 第396节
    霍耀光连忙说道:“上个月耀文哥你还没回来的时候,广经理带人去泰国那边开辟市场了。”

    “哦,是这样啊。”

    一听是开辟市场,霍耀文微微点头,看了眼旁边有点百无聊赖的霍耀祖,说道:“耀祖哥,我这还要跟耀光聊聊食品厂这半年来的经营情况,可能要不少时间,你要是无聊的话就先回去吧。”

    “不用了耀文,我等你一起吧。刚好我也想参观参观你的食品厂。”霍耀祖笑着摇摇头。

    霍耀文对着霍淑仪姐妹俩道:“淑仪,淑芬,你们俩带耀祖哥到食品厂内转悠转悠。”

    “好的。”霍淑仪、霍淑芬笑着答应下来。

    等三人离去,霍耀文让霍耀光出去把食品厂的管理层全部叫过来开个会。这次他难得有空回一趟内地,刚好看看食品厂这段时间的收益和经营状况。

    食品厂大部分的管理都是从中山各个国企单位调过来的,只有极少数是建厂以来新提拔的。

    霍耀文之前与这些人都没见过,正好趁着这次过来一并见见。

    很快,没过十来分钟,食品厂大大小小的管理层全部到齐。霍耀光也是给众人介绍起来:“这我是我们中山食品厂的投资商霍耀文先生,这次叫大家过来,主要是霍先生想要听听最近半年来食品厂的收益和经营状况。”

    食品厂成立快小一年的时间了,这里除了霍耀光和霍惠英,其余人都没有见过霍耀文。所以一听坐在主位上的就是投资食品厂的港商,众人难免会好奇地多瞧一眼。

    倒是有些心思缜密的人听出了这位外商名字与霍耀光之间的联系,一下子恍然大悟,难怪这家合资的食品厂,会选择霍耀光这个没什么文化也没有经验的人当副厂长。

    随后霍耀光又向霍耀文介绍了一下到场人的姓名与职位,最后他说道:“霍先生,除了跟广经理一同去泰国的外销部齐主任外,所有人全都到齐了。”

    屋内安静了几秒。

    霍耀文说:“嗯,那荣主任你说一下现在厂里每个月大概能生产多少蚝油和其他的酱料调味品。”

    “好的霍先生。”

    荣主任起身认真的介绍道:“我们中山食品厂目前总共有七个生产线,除了三台蚝油生产线外,剩余的四台分别是生产甜辣酱、酱油、黄豆酱……目前厂里面平均每个月生产蚝油大约是一万箱左右,甜辣酱每月大约是五千箱……”

    随着荣主任的介绍,霍耀文大致了解到目前食品厂各个产品的生产量还是太少了,每个月各种酱料加在一起不足四万箱,这里面固然有生产线的不足,但更多的还是销路问题。

    截止至今,食品厂只拥有部分马来、印尼等临近国家的销路,这还是寰宇集团帮忙才弄来的渠道。想要扩大生产,就必须要打开海外市场,这主要还是产品保质的问题。甜辣酱、酱油这些倒也还好说,可蚝油没有解决“化水”问题前,没有销路是不好大规模生产的。

    所以听完荣主任的汇报,霍耀文暂时没有多投资生产线的打算,决定先看看佛山那边的意思再做决定。

    只要那边同意了霍耀文说的合资方案,那么就可以借助佛山那边的秘制酱料的配方,再扩大一下生产产品的种类,如此也好能打开国外的市场。

    ...

    第645章 【北大邀请函】

    佛山。

    海天酱油厂。

    此刻厂长办公室内,密密麻麻的坐着二十多位古酱园的传人。自从55年佛山古酱园全部合并成“海天酱油厂”后,这些曾经的古酱园传人都加入厂里当起了技术员,专门负责厂里生产产品的技术与配方。

    此刻酱油厂的庞厂长还未到,屋内二十来人叽叽喳喳的交流起来这次厂长把大家召集起来的目的。

    坐在右侧一名五十多岁,身着藏青色中山装的老人,对着厂长秘书问道:“宏业,你知不知道厂长找我们大家过来是干嘛?”

    李宏业犹豫了几秒,正想着要不要说的时候,就见到大家把目光看向自己,想了想还是说道:“我听说好像是为了蚝油。”

    “蚝油?厂里面要生产蚝油了?”

    “嗯,听说是为了响应改革开放,积极的争取出口国外,准备向中山那边一家外商投资的食品厂购买一批专门生产蚝油的生产设备。”

    中山食品厂对外出口蚝油的事情,大家或多或少的都知道一点,却没想到自家酱油厂也要准备生产蚝油了。

    曾经佛山知名青酱园的传人刘海波皱眉道:“蚝油没那么容易做吧,以前我听父亲说过,蚝油看似简单,实际上里面制作的工序可是复杂的很。早些年在广东李锦记,就是凭借蚝油出名的。”

    “海波说的不错,李锦记的蚝油早些年我尝过,不仅做菜时添加少许能令菜肴味道鲜美,干尝的话也能品出里面蚝香的浓郁。”

    “李锦记蚝油味道的确是一绝!”

    “我以前年轻的时候尝试做过蚝油,做出来的味道勉强还行,但放置一段时间就直接化水了,到现在我都没想出该怎么解决。”

    在座众人都是酱园传人,对酱料这一块可谓是熟的不能再熟,自然知道蚝油的制作不是那么简单的。

    还在大家七嘴八舌交流蚝油制作的困难时,屋外面响起了“踏踏”的脚步声,只片刻的功夫,庞厂长推门走了进来。

    一时间屋内安静一片。

    “大家都到了。”

    庞厂长扫视了一眼办公室,该来的技术工和管理都到了,笑着说道:“既然大家都来齐了,那我就直接说事情,免得耽误厂里面的生产。”

    “是这样的,我们佛山轻工业局的局长,前不久跟中山那边的刘局长商量了一下购买国外生产蚝油的先进设备。昨天中山的刘局长打来电话,说是投资中山食品厂的那位港商同志听到我们要买生产设备的时候,一开始是答应的,只不过那位港商同志想要与我们佛山合作,想要在佛山这里成立新成立一家食品厂……”

    庞厂长将霍耀文想要与佛山合资食品厂的事情一股脑的说了出来。

    “庞厂长你的意思是说,那位港商想要与我们海天酱油厂合资一家新的食品厂?”有人抓住了厂长这番话里的重点。

    “不错,那位港商同志知道我们海天酱油厂拥有丰富的各类酱料配方,所以想让我们出酱料配方与他合资成立一家新的食品厂。”

    众人眉头蹙起,酱料厂可不是纺织厂,或者其它的轻工业厂,这要是把配方交出去了,岂不是影响到自家酱油厂的销量?

    有人提问:“要是我们出配方的话,那这会不会影响到我们酱油厂?”

    “不会的。”

    庞厂长摇了摇头道:“这家新成立的食品厂主要以出口贸易为主,不会在国内销售的,所以并不影响我们酱油厂在国内的销量。反而选择合作的话,还能为我们酱油厂带来外汇的收益,也能给市里面增加一些就业岗位。”

    改革开放的80年代初期,内地所有的国企单位都以能为国家出口创汇为荣,特别是沿海地区,这里的航运便捷,更使得沿海地区的国企有出口赚外汇的想法。

    但改革开放的这一年多来,整个广东除了东莞一家纺织厂与港商合作的太平手袋厂外,也就中山食品厂在出口创汇,其余很多的地区不是在建合资厂当中,就是没有外商过来投资。

    所以当庞厂长说出这个合资厂目地的时候,一下子就吸引了在场众人的目光。

    “如果真的能出口创汇,那倒是可以合作一下。”

    “我听人说中山去年就赚了差不多五十多万美元的外汇。”

    “这么多啊!”

    众人再次七嘴八舌的讨论起合资这事。

    “好了,大家先安静一下。”

    庞厂长见大家讨论的越来越激烈,连忙说道:“中山的刘局长说了,合资建的食品厂内部经营还是会交给我们酱油厂负责,但出口外销方面是要那位投资的港商负责。市里面目前还在讨论当中,不过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会答应的,所以我召集大家过来,就是想问问有谁愿意去新的合资厂当技术指导的。”

    去合资厂当技术指导!

    听到这个消息,大家纷纷眼前一亮,可随即又黯淡下来。能去合资厂当技术指导,肯定是一件大好事,只是工资待遇方面还不清楚是怎样,冒然的选择过去,要是赚的还不如在厂里多,那就得不偿失了。

    “大家要是有想法的,稍后可以来我办公室说一下。”

    庞厂长瞧着众人的模样,哪里会不清楚他们的想法,只是就连他自己都还不知道合资厂什么待遇,也不好夸下海口,只好让大家先自愿报名,等后续市里面确定下来,两方人商谈过后,再就工资待遇问题详谈。

    ……

    很快,没过几天,佛山的领导们在开了几场会议后,最终还是抵不住赚外汇的诱惑,答应了霍耀文提出的合资方案。

    具体的合资细节,佛山那边的领导也派人到中山来详谈。

    霍耀文则是喊来了在深圳监督建电器厂的白蕴和。

    两方人谈了差不多一个礼拜的时间,最终敲定了由霍耀文出资七百万港元建厂,海天酱油厂出厂内的各种酱料配方,而佛山市则是出建厂用的地皮。

    至于中山食品厂则会与新成立的佛山食品厂组成兄弟单位,一方派遣酱料技术员,一方派遣生产技术员,双方进行配方和技术上的互补。

    食品厂的事情谈妥以后,村子里的路也修的差不多了,霍耀祖看这边事了,准备带老婆孩子回去,他这次请假一个多月了,是时候该回香港上班去了。

    本来霍耀文在于白蕴和聊了几天深圳电器厂建造进度后,也是想跟堂哥一起回香港的,但一封突如其来的北大邀请函,打断了霍耀文回港的念头,不得不让霍耀祖夫妻俩先会香港,他自己则是动身坐飞机准备前往京城。

    ...

    ps:求订阅,求月票。月底了,大家有月票不知道投谁的,就丢给小弟我吧。

    第646章 【今天】

    北大的这封邀请函,不仅打断了霍耀文回港的安排,同时也令他非常好奇,北大怎么会好好的给自己发张邀请函?

    内地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了,但大部分改革和开放的方向都是在经济和建设上,文化和教育领域目前还并未有太大的变化。

    所以别看霍耀文在港澳台和国外都挺有名气的,可在国内的知名度基本上还不如前不久因《今天》这本杂志而闻名的北岛与芒克。

    《今天》是由北岛、芒克、黄瑞等一众文艺青年在78年底成立的一本地下文学杂志,起初成立杂志的目地主要是为了满足那些喜好诗歌和文学作品的朋友们。

    最初这本杂志非常的简陋,都是由北岛等人把自己这些年写的一些诗歌、散文,一个字一个字的誊抄在洁白的大纸上,然后用剪刀一点点的剪裁,再用图钉给装订起来。

    第一期《今天》杂志就这样弄了十本,只在北岛认识的朋友之间相互流传,后来不知怎么得,这本杂志就流传到了外面。

    不同于当下的文学作品,《今天》这本手抄杂志中有很多不同当下的诗歌与散文,一下子就吸引了京城文学青年们的那颗躁动的心。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就让这本地下文学杂志火遍了整个京城,但凡对诗歌、散文、文学有点爱好的年轻人,都知道京城出了几个牛人,私下里搞出了一本十分与众不同的文学杂志。

    最开始北岛等人还不知道这本《今天》手抄杂志流传了出去,直到某天几位同样爱好文学的青年找上门,想要在这本杂志上发表自己的诗歌和散文时,这才令北岛等人知道,那几本遗失的《今天》杂志居然悄然无息的火遍了京城。

    不仅让许多文学青年纷纷誊抄杂志上面的诗歌和散文,更是吸引了大量想要发表作品却苦于无门的文学爱好者。

    北岛一见这个情况,立马与芒克等人商量,最初大家还有点怕,毕竟80年代还未脱离70年代的阴影,这就导致这本地下文学杂志很容易夭折。

    可面对热情的读者和想要投稿的文学爱好者,北岛等人一咬牙,决定出版第二期《今天》!

    这次出版的第二期杂志就没有向第一期那样简陋了,北岛等人在一位喜好文学的读者的帮助下,通过他家里的关系,弄到了一台老式的几乎可以当废铁卖的印刷机。

    有了印刷机,那么自然而然的就可以出版真正的刊物,如此一来就不能排版、内容、期号、油墨等刊物需要要的东西,都必须准备齐全。

    排版、期号这些东西都简单,唯独内容是个麻烦事,北岛、芒克等人在第一期的时候,几乎已经把这些年写的诗歌和散文都发表上去了,从哪儿弄新的内容这就成了关键。

    本来几人是想对外征稿的,可毕竟是地下周刊,大张旗鼓的征稿很容易引起旁人的注意,后来还是芒克提了个想法,那就是以写信的方式来征收稿件。

    至于如何宣传征稿这件事,完全不用北岛等人担心,只要一两个文学爱好者知道了,那么整个京城的文学青年恐怕就都知道了。

    这会儿的京城文学爱好者之间的私下交流还是很平凡的,一是没什么娱乐,二是早些年上山下乡给这些提供了太多太多的灵感,尽管在质量上层次不齐,可积累下来的作品还是很多的。

    传出去只用了两天的时间,黄瑞的家里就收到了超过上百份的信件,里面几乎全都是寄信人这些年积累下来无法发表的作品。

    只花了三天的时间,北岛等人就把审稿、排版、印刷给搞定了,第二期《今天》杂志就这样顺利出炉了。

    第二期杂志总共印刷了一百本,起初北岛是想免费送出去的,可因为考虑到以后还会出第三期,他们这几个人的工资无力才促使发行第三期,只好以每本两元的价格对外出售。

    开始北岛等人还担心卖不出去,谁曾想第一天就被闻讯赶来的文学爱好者们买了个精光。这下子不仅给北岛等人带来了动力,同时又有资金开始印刷第三期。

    但因为第二期印刷的太少,根本不够京城文学爱好者们分的,他们只好又再次第二次印刷,第三次印刷。

    整整印刷了八次,八百多本文学杂志销售一空。

    等到出版第三期前,得利于第二期杂志的质量,越来越多的人写信投稿给北岛等人,每天几十封信,几十封信的寄过来,审稿几乎成为了北岛等人的阴影,后来一商量决定招人!

    经过半个月的筛选,总共新招了五个人,都是寄过信,写的作品稿子质量都很棒的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顾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