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3ff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横刀十六国 > 横刀十六国 第269节
    张平挑的时机太好了,正是梁国青黄不接之时。

    看来他手下也有能人。

    “这张蚝何许人也,竟能攻破我军精锐防守的上党?”李跃依稀记得这个名字。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随着各方势力的稳定,夹在中间地带的张平就显得突出起来。

    当年李农四万大军攻打凡城,悦绾一千人马就守住了。

    三千黑云军精锐,凭借坚城,守上三两个月绝无问题,却没想到被张蚝十一天就横扫全境。

    “此人原姓弓,有万人敌之称,投张平麾下,收为义子,却与张平小妾私通,事发之后,张平当众鞭打了张蚝一顿,私下却将小妾赏给他,谁料此人性情……刚直,竟挥刀自宫,从此不近女色,一心征战……”

    冯盎久为上党太守,对并州地面上的事多有耳闻。

    李跃听得叹为观止,对别人狠的大有人在,对自己这么狠,还是头一回见,上党被他攻陷也就不足为奇了……

    “万人敌。”李跃叹了一声。

    周围随便一个势力都能掏出几个,尤其是苻氏,一抓一大把,黑云军却一个都没有。

    魏山还差了一档,徐成、高云都只能算勇将,鹿勃早若能砍死慕容垂,肯定够格了,却被慕容垂连杀十余人,逼退了鹿勃早。

    “账先记着,以后再算,派使者申斥张平,令他归还上党。”李跃也感觉一阵疲惫,霸主也不是这么好当的,周围除了江东没一个是好惹的。

    江东进攻不足,防守却绰绰有余,仍是天下人心目中的正统。

    事议完了,徐成、高云、冯盎退下,刘群、申钟、王猛却留了下来,眼神颇有些异样。

    “还有何事?”李跃奇道。

    申钟最先站了出来,“永嘉之际,氛厉弥昏,宸极失御,登遐丑裔,国家沦丧,万民枯零,天地幽劫,神器流离,殿下英资天纵,神武过人,今既克慕容氏,神威凌于天下,当进尊位也!”

    刘群拱手道:“四方夷狄皆争相称王称帝,殿下威德通于神明,圣姿合于两仪,应顺天应人,早进尊号,以定内外人心,孚士民之望。”

    李跃这才听出他们是在劝进。

    石虎篡位,二十多年来,只敢居于天王之位,直到快死时,才过了一把皇帝瘾。

    冉闵一上来就称帝,弄得四面皆敌,境内豪强也不支持他。

    还有苻健,在关中火急火燎的称帝,到现在还在平息豪强们掀起的叛乱。

    对李跃而言,称帝也有诸多坏处。

    跟桓温之间的关系彻底闹僵,也会激起江东的报复。

    当然,江东报不报复都无所谓,却能促成周围反梁联盟的成型。

    梁国内部也有不少心在江东之人。

    而且李跃自己也感觉时机未至,这个时候应抓紧时间整肃内部,发展生产,而不是再次引起动荡。

    “诸位之心,孤已知晓,然则,大梁立国才一年而已,国力正虚,当镇之以静,岂可再生波折?此事灭燕之后再论!”李跃保持着清醒。

    梁国还没强到能单挑燕国、荆襄、江东的地步。

    一旁的王猛投来赞许之意。

    申钟却折中一步,“殿下既然不愿称帝,可称天王。”

    天王比国王大一级,比皇帝低一级,石虎用此号二十多年。

    李跃直接挥手拒绝,“天王乃胡号也,大不祥,劝进之事不必再言。”

    石虎的羯赵天王给天下带来深重灾难,李跃继天王之位,等于继承了石虎的衣钵。

    法统一事,绝不可乱,不然国中人心就会出大问题。

    江东之弱天下皆知,但天下人仍奉其为正朔,是因为晋承曹魏,曹魏承汉之法统。

    刘群、申钟虽是好意,只是不合时宜,李跃也没称帝的心思,有这个精力还不如想想怎么发展内部。

    “殿下之言是也,臣等思虑不周。”刘群、申钟没再坚持。

    第三百五十章 恭事

    “殿下拒绝登基,实乃明智之举也!”众人散去,李跃独留王猛。

    李跃笑道:“还不是实力不济,时机不成熟?”

    能屈能伸,方是大丈夫,国家一样,没有实力,何必打肿脸充胖子?

    对李跃而言,称王跟称帝也差不多。

    梁国如今需要的隐忍,而不是再起波折。

    王猛哈哈一笑,“殿下还真是快人快语,此时非但不可称帝,还应归还江东俘虏,上表请封,离间燕晋。”

    “向司马氏请封?”李跃一阵恶心。

    梁啸、贾坚在淮南打的不错,击退了袁真、荀羡,俘虏数千晋军。

    不过也仅此而已,江东原本也没想真打,只是配合燕国出兵,壮其声势。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犹奉事殷商!江东虽弱,仍是天下共主,大梁之敌,先燕后秦,与江东缓和关系,便能集中精力对付燕国!”王猛借用曹操的《短歌行》劝谏。

    如今天下形势,颇类春秋战国,恭事江东,实则是在争取天下人心。

    在没有统一北国之前,肯定不会去攻打江东。

    向江东求封,也是表明梁国不敌对他们。

    但江东那帮人,未必领自己的情,只希望他们以后消停一些。

    “孤尽力而为,我意任先生为兖州刺史,意下如何?”李跃也不废话,直奔主题。

    兖州是梁国境内最富庶的一州,也是梁国根基所在。

    但同样豪强盘根错节,实力最强。

    解决兖州豪强,其他州的豪强也就不在话下,这比登基称帝要迫切数倍。

    王猛道:“殿下之意,臣已知晓,此亦猛之夙愿也,以中原之实力,足以压制天下,如今却受困于慕容氏区区两州之地,盖因中原豪强太多。”

    “若能兼并豪强,慕容、拓跋、苻氏何足道也!”

    中原的人口、土地,至少有四分之一在豪强手上,而这四分之一的人口就有百来万,更不用说中原最好的土地都被他们掌控。

    如今梁国已经进入瓶颈阶段,暂时不对外扩张,那么就只能挥刀向内了。

    打压削弱豪强,释放人口、土地,补充国力。

    “一年之内,臣必肃清兖州!”王猛沉声道。

    “先生大才,孤拭目以待!”

    李跃随即颁布诏令,调兖州刺史刘启为侍中、领户部尚书,升王猛为兖州刺史。

    大战之前,或许有人会质疑王猛,大战之后,再无人多言。

    李跃还是给他配了三千黑云精锐,还将高云、段罴调给他充当马前卒。

    段罴是段氏鲜卑,高云出身讲武堂,与地方势力没有牵连,又都是智勇兼备之人,能成为王猛的左膀右臂。

    刚刚送王猛出城,并州的消息就来了。

    张平上了一封请罪书,送来二十多名年轻貌美的胡姬,十多匹好马,外加一个侄子当质子。

    “……假子张蚝因是上党人,私自出兵,冒犯梁王之威,死罪死罪,本该归还上党,然郡中父老依依不舍,一再恳请留守,此次民风自古剽悍,若不从其所请,只怕立招变乱,投降燕人,是以,臣不辞幸劳,愿为殿下防守此地,还望殿下多多包涵,死罪、死罪。”

    这厮还在后面弄了一份请愿书,也算是做足了功夫。

    他敢这么睁着眼说瞎话,其实看准了现在梁国不能拿他怎么样,有恃无恐。

    李跃回了一封信,让他将罪魁祸首张蚝送入邺城。

    邺城离并州不算太远,穿过太行山也就到了。

    张平回信来的很快,说张蚝与他父子情深,儿子犯了错,自然由老子承担,张平愿代张蚝领罪。

    嘴上说领罪,却没有任何实际行动。

    书信来往多次,李跃渐渐摸清张平的性格,狡诈如狐。

    对付这种人不能着急。

    蓟城。

    慕容儁整日黑着一张脸,总感觉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点,看谁都目光不善起来。

    此次南征,如果不是他首先战败,胜负难料。

    战败就会打击他的威信,更何况他的部曲损失惨重,说话也没以前那么有威信。

    反而慕容恪经此一战,声威大振,虽不是燕王,聚集在他身边的人越来越多。

    蓟城近日童谣四起,“人中为英,不可为王,心有玄机,天下皆望。”

    慕容儁字宣英,儁字单旁为人,前两句说的正是他不应该称王。

    慕容恪字玄恭,心有玄机,天下皆望,意思再明白不过了。

    这些童谣虽然难登大雅之堂,却因通俗易懂,在民间流传极广。

    而慕容恪也的确“天下皆望”,就不能不引起慕容儁的警觉。

    此时此刻,慕容恪一旦动手,慕容儁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手握重兵的慕容垂会支持他,被他救回的阳骛会支持他……

    “殿下,四郎主求见。”

    越是不想见,慕容恪越是找上门来了。

    “传。”

    片刻之后,慕容恪一身常衣来见。

    慕容儁换上一副笑脸,亲切无比,“玄恭此来何事?”

    “近日蓟中有细作散播童谣,殿下可知?”慕容恪直接把事情挑明了。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