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3ff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开局:大唐万里一孤城 > 开局:大唐万里一孤城 第650节
    另外,心中还有着一种即将进入长安城,这一座让他们无数次魂牵梦萦城市,那种莫名的巨大欣喜。

    当即之下,就是在那一个传旨的阉人,以及应该是大唐神策军这些精锐部队的带领下,向着长安城一路赶去。

    放开了马速之后,他们到了晚上九点多钟,就来到了渭水边上,开始临时的宿营了起来。

    因为此地离着长安城,已经不过只有三十几里远。

    所以明日一早动身,完全不用担心在圣旨规定的时间里,无法赶到开远门外。

    只是睡下之前,看到了营地一旁的渭河,那满是各种垃圾和生活物资漂浮的水面,还有着发臭的河水。

    以及河边那些光秃秃的柳树,一众网友们的心中莫名就‘咯噔~’了一下。

    因为这样的一个场面,于他们脑海中无数次浮现过。

    昔日郭帅、张队正、牛瘸子等人从长安出发前往西域时。

    在跨过了灞桥之后,送行者们一一在渭水边上,折下了一束柳枝别在了他们胸前,代表了自己美好祝福的美好画面,很是有了一些出入。

    好在这样的一点,只是他们对于长安无数美好幻想中的一点而已。

    还有着更多美好的期待,等待着他们一一去见证了;于是纷纷的压下了这样的一份失望,吃过一些干粮后,就是早早地睡下。

    打算养足了精神后,明日好好展现一下他们安西军的风采……

    第二日一大早,众人起身之后,自然没有换上新衣服和战甲的打算;就那一幕狼狈、但是铁血的模样继续出发。

    不多时,就来到了传说中的灞桥之外。

    这是一座多孔的石桥,自隋朝修建至此已经有着二百余年的历史。

    当马蹄敲打在了满是岁月的桥面上,一股说不出的厚重感立刻就扑面而来;唯一的问题是,那河水的臭味真心太大了一些。

    想要让吟诗一首的胡彪,吐了一大口唾沫后直接作罢。

    等到了八点出头后,一众网友们的眼前,终于是看到了传说中长安城的城墙。

    果然如同胡彪等人在资料上,所看到过的描绘一样;南北长约13.7公里,东西宽约7.5公里,城墙高12米,厚约4.5米,总计周长36公里。

    真不愧是在当前,这一个世上最为雄伟的大城。

    只是当胡彪等人忍不住,拿起了望远镜向着城墙看了过去之后,靠着望远镜的加强,却能够让他们隐隐看到好些城墙上的残破之处。

    似乎这么老大的一个帝国,连修补都城的钱粮也是没有。

    顿时昨日刚看到了渭水时,那样一种莫名不妙的情绪,在他们心中越发地强烈了起来。

    不过很快之后,他们就顾不上这样一点了;因为他们看到在开远门外,看到一个临时搭建起来的高台。

    在高台之上,一个穿着明黄色龙袍的身影,独自地站在了上面。

    而在高台之下,站满了大量穿着紫袍的朝廷重臣,还有盔甲闪亮的神策军将士。

    更远一些的地方,则是密密麻麻的人群,想来都是来看热闹的长安城百姓;好家伙!那叫一个人山人海,怕不是有着一二十万人之多。

    见状之下,胡彪等人纷纷深呼吸了一口气。

    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干掉了吴都尉的事情会不会被处罚,以及能获得一个什么样的封赏,今后吃肉还是喝汤等。

    一切就看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们与李纯这一位皇帝陛下奏对时的表现了……

    第七百二十四章 卸甲

    胡彪等人今天一大早醒来的时候,就发现头顶的上空位置,就是多了黑压压的一大片乌云笼罩。

    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下雨和下雪。

    但是那凉风刮在人身上凉飕飕的,吹到了脸蛋上还有些生疼,只是就算这样,依然没有阻挡长安人,看热闹的巨大热情。

    等到上午八点多钟,在他们的视线中,胡彪等一行人的踪迹出现了之后,城外立刻就响起了响亮的欢呼声。

    在这样巨大的欢呼声中,胡彪等一大群人来到了高台之下,大概一里之外的位置上。

    到了这里之后,邓三郎、柳亦等随行人员,就被宣旨的那一个死太监,以及那些护卫他们一众神策军拦下。

    这些闲杂人等,已经是不能继续往前了。

    倒是随行的人员中,李德裕这一个前宰相的儿子,如果立刻表明身份的话,还能继续向前。

    可李德裕在微微一笑之后,便是随着众人的脚步停下。

    这一路随着胡彪等人过来的路上,这些安西军的使者表现得相当不错,也挺有意思的。

    但是想要让他冒着得罪清河崔氏的风险,就此表明了身份站在一起,依然是很有些远远地不够。

    一切还要看看今日,这一场特别的君臣奏对过程,最终的结果才行。

    该说不说,李德裕这样老成持重的想法,绝对是一点毛病也没有;只是后面发生的一切,过于出乎了他的意料而已。

    具体上说,就是奏对的双方。

    不管是胡彪这些臣子也罢,李纯这一个当今的圣上也好,都出现了让他,还有好些人都很是有些始料不及的场面来……

    随后的时间里,数十万双眼睛的注视下。

    胡彪等一行三十二人,高举着那一面满是破洞的大唐安西军大旗,径直地向着高台之下继续小跑而去。

    眼见着奏对就要开始了,周围众人百姓纷纷都是停下了嘴里声音。

    甚至连口鼻间的呼吸声,都是尽可能放轻了下来。

    等待着在这一场君臣的奏对之中,听到已经隔绝是数十年消息西域,还有大唐大军的近况如何。

    一时间,在他们的耳朵里,似乎就只剩下了那一面残破的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的声音一般。

    最终,在隔着高台的边缘位置,只有十来步的距离之后。

    一群穿着明光铠的甲士,终于是组成了一道人墙,将他们的战马给拦了下来。

    见状之下,胡彪等人顿时知道这是对方表示,他们已经不能继续向前了,当即之下纷纷都是拉住了战马。

    没有携带武器,齐齐的翻身下马之后跪倒在地,嘴里高呼起来:

    “大唐安西都护府麾下,安西军玄戈营全体将士拜见皇帝陛下,恭祝陛下万寿无疆,我大唐国泰民安~”

    仅仅是这么一句,落在了一众围观人群的耳朵里后,就很是让他们心头涌现出来,一些很是有些不胜唏嘘的感觉来。

    主要是在这简单的一句之下,他们确定了这什么玄戈营。

    这一个按照大唐正常情况下,人数编制上少说也有着七八百人的营头,如今就只剩下了这么三十来人了。

    想到了这些人在异族围追堵截的万里归途中,所经历的种种艰辛之处。

    人群中不知道多少关中的汉子,在眼眶一红的同时,一边捂着眼睛,一边在嘴里骂出了一句:

    “这贼老天也甚是奇怪,明明春分都过了几日了,怎么还有这么大的风沙,还刚好迷了我的眼睛。”

    只是很快之后,这些嘴硬心软的汉子们,他们会知道让他们绷不住的情况,才是刚刚发生而已。

    在一句‘众卿平生’中,胡彪等人才是从地面站直了身体。

    那李纯的声音就从高台之上响起,让本次的奏对正式拉开了帷幕。

    皇帝陛下所处的高台,指定是被高手将匠人精心布置过,符合什么声波反射、折射原理等,声音居然能传递出了老远:

    更重要的是,每隔的不远之外就有着一个大嗓门的神策军战士,在复述着皇帝陛下嘴里的内容。

    靠着这样一个方式,也算是让围观的百姓,能听清楚这样一场奏对之中,皇帝陛下到底说了啥:

    “我大唐在安西都护府,我大唐安西军在西域,如今近况如何?”

    听到了李纯才是一开始,就直接进入了正题,围观的所有人都是精神一振。

    因为自从贞元六年,也就是二十九年之前,他们再也没有听到任何西域的消息。

    在气灌丹田之下,胡彪用出了所有的力气和功力,第一次喊出了自从入关后,曾经好些人问起,但是他从未说起过的情况。

    也是让这样一场句奏对,从一开始就偏离了大家最初的预料:

    “贞元六年,于阗城陷落于吐蕃人之手,大唐尚书左仆射、安西军长史韩栋领二千六百安西军将士守城,大部分战死。

    二百多人被俘,据说被发卖到各地为奴,生不如死。

    贞元十一年,碎叶城陷落于吐蕃和突厥人之手,大唐中郎将、安西军都尉刘平领一千九百人城破后依然拼死力战,无一幸免。

    贞元十八年,疏勒城失守,两千一百守军,只有百十人逃脱,至此安西都护府四镇,只剩龟兹一城。

    元和三年秋,吐蕃人都统帅尚绮心儿,率数万吐蕃人本部兵马,连同十余万胡人联军,号称二十万大军进攻龟兹城。

    城中自郭帅以下,能战者不过只有数千兵马而已。

    其中大都是七十岁以上,古稀之龄、白发苍苍的老卒。

    此战之中吐蕃人仗着兵力庞大,从城墙四面蚁附攻城;我安西军拼死坚守,一众吐蕃人和胡人尸体,在填平了护城河之后,依然堆起了三尺有余之高。

    无奈对手攻势犹如潮水一般,我安西军人困马乏、眼见就要不敌。

    眼见就要城破之前,郭帅命我等玄戈营上下,带领他的一份手书,还有军中一众老卒的家书突围而出。

    让我等务必带回大唐,一定要送于陛下和相关人员手上。

    躲藏了两三月之后,我等又杀了一个回马枪回到龟兹城;才是得知郭帅战死,首级被尚绮心儿命人做成了酒气,骸骨挂在了龟兹城头。

    一众军中老卒,也是在战死之后,首级被挂在了城头。

    我等无用,只能在将一应骸骨、首级火化之后,就此一并带回了大唐;一路上长官、同袍纷纷战死,只剩下我等一群普通军士。”

    说到这里,胡彪又再一次地跪倒在地。

    从自己的怀里,掏出了昔日郭昕写下的那一封手书,高高举起了之后,一路膝行着向那高台而去。

    一边膝行,一边还犹如杜鹃泣血一般,先在嘴里吟诵出了一首抄袭而来的诗:

    “满城尽白发、死不丢陌刀,独抗五十载、怎敢忘大唐;万里一孤城、尽是白发兵,生是汉家人,死亦大唐兵。”

    接着,又是全力吼出一句:

    “求陛下、朝廷,为我安西军上下做主,从吐蕃人、一众胡人手上,讨回这不共戴天的累累血债~”

    吼完了这一句的时候,胡彪已经是一路膝行到了上高台的梯子前。

    这时一个年轻的太监,就此地匆匆迎了上来,就想要接过这样一份手书,从而转递给了李纯这个皇帝。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