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3ff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穿唐后,导师和我面面相觑 > 穿唐后,导师和我面面相觑 第17节
    直到天完全亮,草叶上的露水都消失之后,这些小姑娘才又回到茶田边,将竹筒中收集的露水都倒入茶田中。

    到了午后,又有几位身穿白袍的读书人骑马来此,就着山间微风和满山刚发芽的草木,吟诗作赋,甚至还有书生带着琴箫,在茶田一侧的桃树下调琴弄萧,高雅至极。

    西郊本就是长安人平日惯去的踏青地,一二月又恰逢踏青的好时候,一来二去,这片茶田上发生的这些奇异事情自然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

    赵程就是一个对这片茶田十分好奇的人,他家中经商,富裕是富裕,家财万贯都是说少了,可地位上就不太高了,他平日也就只能依附着权贵子弟给他们当当狗腿子,指望着他们日后能提携一下自己,只是他自己也没什么才华,想要讨好权贵就只能砸钱,所以他对于搜罗稀奇玩意十分上心。

    三日前他和家眷一同踏青,路过这处茶田,正好撞到那些小姑娘往竹筒里收集露水,出于好奇,赵程打发了家眷去踏青,他自己则一直站在茶田边上看这伙人是在忙活什么。

    老农种地不稀奇,可这么些个水灵灵的小姑娘一起种地他可是头一回见到。

    如此他又一连来了三日,直到第四日,才终于等到了一个像是能做主的娘子过来,出于商人的某些直觉,赵程觉得他应该去和那个娘子搭搭话。

    裴芸正颠颠围着茶田视察情况——她阿姊不愿沾惹俗事,一心只在她的科研上,好在她倒是不介意做这些事,先前院里缺人手的时候她偶尔也会兼一些行政事务。

    她早就注意到了不远处有一个贼头贼脑的家伙一大早就蹲在那里偷看她们,只是李长安早就告诉过她肯定会有人围观,让她别管,任他们看就行。

    只是现在那个贼头贼脑的家伙正往她这边走,看着像是想从她这里打听事情。

    裴芸嘴角略微上扬起一个不明显的弧度,好在李长安也早有预料,已经提前将话术教给了她。

    “某姓赵,是长安城内卖香烛的行商,敢问娘子贵姓啊?”赵程小心翼翼和裴芸攀谈着。

    裴芸按照李长安的指点,并不正眼看人,只是斜着眼睛瞅赵程,浑身上下都写满了盛气凌人四个大字。

    “你可唤我裴二娘子。”裴芸轻哼一声,挑剔地打量着赵程,赵程没错过裴芸眼中的轻蔑。

    他却并没有觉得不满,而是态度愈加恭敬。

    这副盛气凌人的姿态加上这个如雷贯耳的姓氏,十有八九是大名鼎鼎的河东裴氏。

    河东裴氏可是仅次于五姓七望的世家大族,有傲气太正常了。

    “这些茶树是裴二娘子种的?某想要买些茶团,不知可否?”赵程却也没有没眼色到当面问裴芸是不是河东裴家那个裴,总归不管是不是,他恭敬些总没坏处。

    裴芸瞧了赵程一眼,淡淡道:“这些茶树是我一个小友从大慈恩寺买来的,乃是大慈恩寺的大师们亲手所种。我家浇茶树的水乃是豆蔻年华的少女用上好的青竹筒收集的露水,露水不沾泥泞,不染污秽,乃是天地凝结的净水。又时常有文人墨客在树侧吟诗作赋,交流音律,这些茶树便浸染了文气……”

    赵程听裴芸这样说,顿时吸了口气,看着茶树的目光变得崇敬了起来。

    大慈恩寺的大师们亲手栽种,豆蔻年华的少女采集天生地养不染尘埃的露水灌溉,还有文人骚客们的文气浸染,这哪是普通的茶树,这是一片宝树啊。

    “我家小友说了,这些宝树产出的茶叶不是一般人配享用的。”裴芸最后用这句话终结了话题,便转身欲走。

    赵程的脑瓜子迅速转了起来。

    他连忙往前两步挡住裴芸的路,陪笑道:“我知晓娘子这样的人家不缺钱财,只是娘子家也定然吃不完这些多亩的茶,若是留到下岁岂不是浪费?我愿以一贯钱一两的价格买一些宝茶,还望娘子能通融一下。”

    裴芸嗤笑一声:“一贯钱?此茶与金等重,你这商贾竟然觉得一贯钱就能买下?”

    说罢头也不回就离开了,徒留下赵程一人站在原地目瞪口呆。

    “……与金等重?”赵程很想骂人。

    那个冤大头会用一两金子换一两茶团啊?茶叶虽昂贵,可也不能与黄金相比,茶树年年都长茶叶,说到底就是树叶子罢了,土生土养的东西再贵也不配和黄金挂钩啊。

    可赵程看看茶树,又看看正在用露水浇灌茶树的清秀少女们。

    这些少女都是李长安精挑细选出来的,容貌虽说不上美丽,可胜在每一个都是圆脸,看着就舒服。十二三岁,正是刚开始成长的时候,青涩少女拿着青绿竹筒往茶树下浇灌着露水……这些茶树还是精通佛法的大慈恩寺大师们亲手栽种的……不施肥料,不染污秽……

    赵程忽然觉得一两黄金一两茶也不算贵。

    罢了,过几日再来看看吧,总归现在才刚发芽,长成叶还需一段时间。

    李长安却不在大明宫中,她如今正在咸宜公主府。

    咸宜公主是目前唐玄宗最为宠爱的公主,就连公主的封户从五百户变成千户都是因为她,她的府邸自然富丽堂皇极了,府里哪怕是一个盘子也没有一贯钱往下的。

    她不缺钱,再加上她的性子平淡安静,喜欢修道,所以对钱财并不热衷。

    不过她对自己母妃认下的这个妹子还是存了一些情谊的,所以李长安登门邀请她一同做个小生意她也没有拒绝。

    只当是陪李长安玩弄了,毕竟是自己名义上的同母妹子。

    连带着答应了李长安在长安西郊组织一场踏青,顺便称赞一下茶树。

    李长安才心满意足离开了咸宜公主府。

    炒作第二步,名人效应,完成!

    没过几日,咸宜公主的车架就连同另外几家贵妇的车架停在了长安西郊,咸宜公主虽不是高调的性格,可毕竟是如今玄宗皇帝最宠爱的公主,一举一动都有无数人盯着。

    于是,在踏青的几日后,咸宜公主亲口称赞长安西郊那一片茶树有“清净之气”的事情就传遍了长安的顶级权贵圈,连带着这些茶树是大慈恩寺大师亲手种下,日日用露水浇灌,时常沾染文人墨客之气的消息也在权贵之中迅速流传着。

    等赵程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坐在家中的厅堂里,哈哈大笑。

    多亏他知情识趣,那天和裴二娘子聊完了之后他寻思半日觉得这茶叶用来送礼再合适不过,第二日就拿着自己能掏出来的所有现钱去预定了八两茶叶,第三日他又去了一趟,拿着自己从几个好友处借到的十两金子想要再买十两,可裴二娘子却说不卖了,每家限购十两茶叶……

    赵程便觉得自己买对了,这茶叶得多珍惜啊,竟然多了还不卖,这才是有价无市的宝物啊。这样的宝物无论是自己谈生意拿出来充场面,还是当做礼物往外送,都十分适合。

    想到这里,赵程还轻叹了一声,原本他觉得十两茶叶已经不少了,可如今这仔细盘算一番,竟发现处处都用得着,可惜再多他也买不着了。

    这就是唐朝人的天真之处了,可怜的赵程,根本不知道他已经在不知不觉间踏入了“饥饿营销”的陷阱中,只知道自己买到了限量版的茶叶,却不知道这个限量的概念本身就是李长安弄出来骗钱的手段。

    作者有话要说:

    长安:老师缺科研经费怎么办?当然是去找大唐权贵们“借”亿点了

    ——

    第20章

    二月末,茶叶到了可以采摘的时候。

    李长安雇了三十个青春年少、容貌姣好的女子来采摘这些茶叶。

    沈初对此翻了个白眼,说李长安这是过度包装,增加人工成本,李长安振振有词反驳沈初,她这是在采摘“纯洁之茶”,还能给这些普通人家的女孩子提供就业岗位,是大大的功德。

    茶叶采摘下来之后,沈初带着几个签了身契的仆人日夜不休地制茶,终于赶在三月前赶出了第一批茶叶。

    李长安叮嘱裴芸除了已经预定出去的那些茶叶之外其余的茶叶暂时不可再往外卖。

    这三十亩茶田产出的茶叶量比几人一开始预估的更少,平均一亩茶田只产出了十七斤不到的干茶,总共产出了五百斤茶叶。

    对此李长安倒是早有预料——每天就浇那点露水,也不施肥,不减产才怪。

    不过她的茶叶乃是无垢之茶,是沐浴在佛光文气中不沾染尘埃的高尚之茶,是茶叶里面的爱马仕,产量低些就低些,品质最重要嘛。

    就这五百斤茶叶她也不会都卖出去的,李长安眼皮都不眨一下就从五百斤茶叶中分出了二百斤来。

    然后又用她找玉匠专门雕刻好的玉盒将这二百斤茶叶分装成大小不等的几十份,将其中四十斤分放在两个玉盒中,拎着玉盒就往宫中去。

    恰好李隆基正在长清殿和武惠妃一同下棋,李长安就不必再专门往兴庆宫跑一趟了。

    “你这皮猴儿,又到哪去撒野了?”武惠妃见着李长安风风火火往殿里跑,身后还跟着两个抱着玉盒的婢女,干脆就搁下了棋子,将李长安唤到了身前。

    李隆基也只能搁下棋子,对着武惠妃微笑:“莫非是下不过我,让女儿耍赖来了。”

    武惠妃嗔了李隆基一眼,“妾身在三郎口中倒是成了无赖破皮了。”

    李隆基朗声一笑,将李长安招到他身前:“你阿娘这样凶悍的性子也唯有朕受得了……朕猜一猜,你这两个玉盒中藏着的可是你那宝贝茶叶?”

    “阿爷怎么猜出来的?”李长安睁大了眸子,崇拜的看着李隆基,“莫非父皇会仙法,能隔着玉盒看到茶叶吗?”

    李家认了老子李耳为祖,李家人或多或少都对修道有些兴趣,李隆基的姐妹玉真公主就是出了家的女道士,李隆基这几年年纪上来以后也对修道之事产生了兴趣。

    是故听到李长安的惊叹李隆基还颇为受用。

    他捏了捏李长安肉乎乎的脸颊,笑道:“朕已经听了一月你念叨你的宝贝茶叶了,这几日又是茶树收获的时候,能让你个小吝啬鬼用玉盒盛着的宝物必定你的宝贝茶叶。”

    “哇,阿爷好聪明!”李长安适时吹捧着。

    六岁孩童的吹捧虽说直白,却比官员后妃有水平的马屁更让李隆基心里舒服。

    毕竟李长安才六岁,她能撒什么谎呢?必定是真心诚意觉得他聪明睿智才会将夸赞之言脱口而出。

    李长安就顺着话将两个盛着茶叶的玉盒献给了李隆基和武惠妃,又从自己绣包中摸出一个胭脂盒大小的茶叶罐打开。

    “这两盒是女儿献给阿爷和阿娘的茶叶。”李长安有模有样行了个万福礼,而后仰着脸看向李隆基和武惠妃,得意道。

    “我这个茶叶可是无垢之茶,用的是新方法制出的茶叶,需用新法子喝才能品出其中的味道来。”

    边说着边让婢女去她寝殿将她那套早先找人烧制的茶具拿过来。

    李隆基和武惠妃此时也不急着下棋了,二人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好奇,干脆就命宦官将棋盘撤了下去,看着李长安里里外外的忙活。

    其实也没有准备多少东西,只有一套茶具和一壶沸水罢了。比起大唐人那一堆碾茶罗茶煮茶的茶具来说要少太多了。

    “此注子倒是别致。”李隆基指着小巧可爱的瓷壶赞赏道。

    注子就是茶壶的别称,唐朝还没有专门用来品茶的紫砂壶,只用用来盛热水的大茶壶和酒壶,这一套茶具是李长安专门找匠人烧制的,主打的就是一个品味高雅。

    李长安先用开水洗了一遍茶具,一边洗一边给二人解释,“这叫做温杯。”

    又将茶叶投入茶壶中。

    “这叫投茶。”

    将第一遍倒进去的茶水再倒出来,“这是醒茶,就是洗干净茶叶上的东西。”

    李隆基津津有味的看着李长安板着张小脸忙活。

    李长安又将茶壶内注满水,对着茶杯上下点了三回,“这叫做‘凤凰三点头’。”

    青色通透的茶水就安静地躺在了茶盏中,散发着缕缕茶香。

    “凤凰三点头,这个名字倒是颇有意境。”武惠妃赞了一声。

    李长安笑着将两杯七分满的茶水推到武惠妃和李隆基面前,期待的望着两人:“阿爷阿娘尝一尝,要小口品尝才能尝出香味哦。”

    武惠妃率先端起茶盏小抿了一口,挑眉诧异:“入口醇厚微苦,细品却有甘甜,竟有些道家韵味。”

    因着李隆基喜欢道教,武惠妃对道家也颇有了解。

    “哦?”李隆基也端起茶水轻抿一口,面露赞赏,“先苦后甘,的确有道韵。”

    李长安得意:“这可是我特意献给了阿父和阿母的新茶!此茶的茶树是大慈恩寺的大师亲手种下的,只用豆蔻少女采集的露水灌溉,不染一丝尘埃,还常年有文人墨客在侧吟诗作赋,常年浸染于文气之中,今年一共也没收获多少,如此制出的第一批新茶,大半都在此处了。”

    第一批茶一共才炒了五十斤,剩下那四百多斤都是后来炒的,不算是第一批新茶,李长安这话也不算谎话。

    李隆基微微颔首,也不客气:“那这些茶叶朕就收下了……不过朕也不能白要你的茶叶,朕可答应你一个条件,你可有所求?”

    武惠妃攥着茶盏的手指骤然一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