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3ff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横刀十六国 > 横刀十六国 第256节
    也不知道为何,一听到王猛回邺,李跃感觉身上的压力去了一半。

    形势发展太快,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拓跋什翼健、张平、吕护都来趁火打劫,荀羡、袁真又牵制了东南的兵力。

    李跃只能提前启用王猛。

    这个时候也顾不上什么资历不资历,一旦慕容垂、慕容恪冀中会师,对梁国的打击将是致命的。

    王猛虽未受任于败军之际,却也奉命于危难之间。

    “此战当西守东攻,西面将慕容垂挡在洨水之北,东面击退慕容恪,速夺鲁口,封住冀州东面门户。”王猛风尘仆仆,一见面连寒暄都没有,直奔主题。

    鲁口都快成了冀州的一道伤口。

    吕护此次放慕容恪南下,对梁国伤害极大。

    继续让他们割据下去,迟早会成为心腹大患。

    李跃点点头,“先生之言是也!”

    王猛单膝跪地,“臣愿领一军北上挡住慕容垂!”

    一旁的崔宏忽然投来一道锐利的目光,然后又低下头去。

    李跃尽收眼底,崔宏大士族出身,天然与王猛之间有层隔阂,以他的心智,不会看不出李跃对王猛的器重,“哈哈,召先生回邺,正是此意,不知先生需多少人马?”

    王猛一脸云淡风轻,“慕容垂号称三十万大军,实则能战之军不过五六万而已,拓跋孤、张平滥竽充数,有利则进,无利则观望,必不会下死力,慕舆根、悦绾各拥部众,三朝老臣,战功彪炳,今屈居慕容垂之下,必非本愿,臣率三万精锐足以拒之!”

    “王先生真乃孙吴复生也!然此战关乎梁国存亡,三万大军未免……有些单薄了,慕容垂虽年少,然久经战阵,为燕国之柱石,不可轻视。”崔宏笑道。

    刘群也反对,“阁下不可托大,慕容垂之后尚有慕舆根、悦绾,当年襄国一战,武悼皇帝实则败在悦绾之手!”

    王猛初来乍到,便受如此重用,天然引起其他人的反感。

    高处不胜寒。

    站在高处而没有根基,更会寒风刺骨。

    “不敢不敢,在下实话实说而已,燕国这几年连番大战,去年遭了旱灾、蝗灾,今年又发动大战,国力必然不济,兵势必不可久持,且在下此去,并非击败慕容垂,只是将其拒之门外,并无多少难处,难处在慕容恪,此人用兵如神,当年两千精骑便能击破石虎数十万大军,今两万精锐南下,堪为劲敌。”

    王猛冲二人拱手,侃侃而谈,颇有几分诸葛武侯舌战群儒的风采。

    刘群、崔宏皆哑口无言。

    他们无话可说,李跃就不用顾及其他人的想法,“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王景略天下奇士,安能以常理揣度之?令,王猛使持节,都督冀北诸军事,封军师将军,令三万黑云精锐北上抵御慕容垂!”

    此令一下,等于徐成、高云、冯盎、姚苌诸军皆受他节制。

    李跃身为梁王,能给出最高权力也就使持节了,不从令者,皆可斩之。

    “臣、领命!”王猛深深一拱手。

    三万大军很快集结。

    任何事都需要仪式感。

    黑云军有的是骄兵悍将,必须提振王猛威信。

    铜雀园中架起一座木台,周围挂了一百零八面黑云赤旗,金鼓三十六架,正北挂着一面“梁”字牙纛。

    纛下,李跃一身金甲,大马横刀的坐在胡床上,坐北朝南。

    黑云军什长以上所有军官悉数到场。

    汉高祖启用韩信,登坛拜将。

    历史上,唐太宗启用李靖为行军大总管,亦登坛拜将,授钺行师。

    形势紧迫,斋戒、择良辰吉日这些都免了,一切从简。

    王猛一身黑光甲,红色的披风在随着春风缓缓飘动。

    人靠衣装马靠鞍,王猛本就相貌堂堂,以前衣衫褴褛,不修边幅,拉低了他的形象,如今一身盔甲,颔下微须,目光如炬,当真气势不凡。

    在这么多刀头舔血的黑云将面前,竟然不弱半分。

    只见他盎然走上木台,拜在李跃面前。

    金鼓齐鸣,大地轰鸣。

    李跃起身,将自己腰上悬挂的长剑在众目睽睽之下交到王猛手上,原本刘群写了一篇洋洋洒洒的宣文,李跃却不想照本宣科的念。

    黑云将士大多都是文盲,跟他文绉绉的,反而显得生分。

    李跃拉起王猛的手,走到台前,“即日起,北面诸军,见王将军如见本王,敢违抗军令者,斩,敢阳奉阴违者,斩!”

    每个字都由亲卫们大声吼了出去,响彻整个铜雀园。

    台下寂然无声,无数道目光落在王猛身上,有怀疑,有不屑,也有敬重。

    但在李跃一声一声的“斩”字之下,所有人都变得严肃起来。

    王猛举起长剑,振臂而呼:“如不能抵挡燕军,猛当死于诸军之前!”

    对什么人说什么话。

    他这一句话,立即赢得了士卒们的军心。

    “战!战!战!”

    士卒用最简单的一个字表达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

    登坛拜将,不仅拜的是王猛,也是拜他们,提振所有人的信心。

    而王猛很快就找到了节奏,长剑拄在台上,双手握住剑柄,聆听着士卒们的高呼,许久之后,呼声渐歇,王猛高声道:“有此无敌之师,燕人何足惧也!”

    亲卫大声重复,传至每一个士卒的耳中。

    瞬间,士卒们看他的眼神都不一样了,敬重而热切。

    几句话便收服了军心。

    李跃推到台后,心中暗暗佩服,不愧是非常之人,对这一战的信心更足了。

    时间紧迫,今日既是拜将,也是出征仪式。

    王猛回身冲李跃拱手一礼,然后昂头挺胸的走下木台,在几万人的注视下,跨上战马,出城而去。

    “战、战、战!”

    黑云军的士气到达顶点,化作一道长龙,自厩门而出,奔赴北面战场……

    第三百三十四章 出

    西路燕军由王猛抵挡,问题不大。

    这年头谁也不是吓大的,慕容垂的十七万大军水分颇大,又属于几股势力,绝不会一条心。

    大问题是慕容恪,两万人马从冀东窜入冀中,崔瑾布置的防线在他面前没有任何作用。

    糜进、秦彪二将轻骑扑上,试图拖住燕军。

    但慕容恪的骑兵更为精锐,返身击败二人。

    所有都以为他要直扑安平郡时,他却忽然从河间向东,渡过清水,一剑刺进渤海郡,围攻南皮,与赶来支援的崔瑾大战三场,两胜一平。

    崔瑾镇军折损近万人,士气低落,若不是第三战时,薄武、陈端二人支援,崔瑾恐怕就要步冉闵的后尘。

    而当五万余镇军集结,步步为营时,慕容恪又放弃渤海,顺清水而下,攻入清河郡。

    崔氏慑于慕容恪军威,缩在东武城中,不敢动弹。

    慕容恪如入无人之境,军威赫赫,却秋毫无犯,河北百姓、豪强居然有人响应慕容恪……

    慕容恪的两万燕军带来的压力远在慕容垂十几万大军之上。

    与此同时,慕容儁也亲自下场,发倾国之兵,聚慕容评、慕容军、阳骛、封奕、逄约,七万大军南下,屯兵束州,与慕容恪遥相呼应。

    慕容氏一战灭梁的意图昭然若揭。

    河北烽火遍地,响应慕容氏的豪强比比皆是。

    连大本营兖州都有人起兵,虽然被刘启暂时按住,但对人心的冲击非常之大。

    慕容氏的军封制对士族豪强吸引力极大。

    “燕军势大,难以抵挡,不如……退回河南,拒黄河而守?”刘群都动摇起来。

    申钟道:“中原地大人多,暂避锋芒,他日尚可卷土重来。”

    “当年武悼皇帝……一意出战,败于慕容恪之手……”條攸生性耿直,什么话都敢说。

    居然将冉闵出战败于慕容恪之手也拿出来说。

    李跃明白他们的担忧,不是他们胆怯,而是慕容恪的战绩过于恐怖,棘城一战两千精骑击溃石虎十几万大军。

    三藏口七千大军大破麻秋三万大军,赵军死亡大半,麻秋步行逃脱,羯赵重臣阳裕被擒,北平阳氏一门也跟着投奔燕国。

    在辽东先破高句丽,后攻扶余国,慕容恪统帅诸军亲冒矢石,推锋而进,所向辄溃,俘虏扶余王,及五万部众而归。

    魏昌之战,生擒不可一世的冉闵,客观上,灭亡了冉魏……

    与这种敌人交手,任谁都会谨慎。

    李跃望着众人,“退守河南便能安然无事么?”

    众皆默然。

    现在退走,等于将崔瑾、王猛都卖了。

    梁国损失的不仅是河北土地,还有人心,关键你退一步,别人就会跟着进一步。

    燕国倾巢而出,轻易拿下河北,肯定会趁胜攻入大河之南,绝不会给你任何喘息的机会。

    “殿下,姚襄遣权翼、姚益生率一万步骑支援而来。”张生野前来禀报。

    最担心的梁国顶不住的竟然是姚襄。

    李跃还能给他一块容身之地,慕容氏南下,只怕他们连立足之地都没有。

    而姚襄援军的到来,令殿中诸人眼前一亮。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